ABAC式的成语
-
挨家挨户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自从他作了副里长,随着白巡长挨家挨户地收铜铁,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。”
-
碍手碍脚
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三十二卷:“后边有些嫌忌起来,碍手碍脚,到底不妙。”
-
暗气暗恼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六十二回:“又着了那暗气暗恼在心里,就是铁石人也禁不的。”
-
傲头傲脑
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7回:“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,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!”
-
阿狗阿猫
鲁迅《我们要批评家》:“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,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:‘阿狗阿猫’。”
-
阿姑阿翁
见:“阿家阿翁”。
-
挨门挨户
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六章二:“她心生一计,挨门挨户问人家要不要水。”
-
匪夷匪惠
《旧唐书·司空图传》:“匪夷匪惠,难居公正之明;载省载思,当徇栖衡之志,可放还山。”
-
百发百中
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,去柳叶百步而射之,百发百中。”
-
百举百全
《三国志·魏志·郭嘉传》:“百举百全,而功名可立也。”
-
百伶百俐
明·马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七卷:“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,女工针指,却也百伶百俐;只是心有些狠素。”
-
百衣百随
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三卷:“做爷娘的百依百顺,没一事违拗了他。”
-
百战百胜
《孙子·谋攻》:“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。”
-
百依百顺
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三卷:“做爷娘的百依百顺,没一事违拗了他。”
-
悖入悖出
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。”
-
必恭必敬
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止,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”
-
毕恭毕敬
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止,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”
-
卜夜卜昼
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臣卜其昼,未卜其夜,不敢。”
-
不卑不亢
明·朱之瑜《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》:“圣贤自有中正之道,不亢不卑,不骄不诌,何得如此也!”
-
不瞅不睬
明·苏复之《金印记·周氏回家》:“女婿功名不遂回来,一家不偢不倸。”
-
不痴不聋
汉·刘熙《释名》卷二:“不瘖不聋,不成姑公。”
-
不茶不饭
《群音类选·〈玉簪记·秋江送别〉》:“霎时间云雨暗巫山,闷无言,不茶不饭,满口儿何处诉愁烦。”
-
不愤不启
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”
-
不悱不发
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”
-
不丰不杀
《礼记·礼器》:“礼不同,不丰不杀。”
-
不尴不尬
《朱子语类》卷三四:“圣人全体极至,没那不间不界底事。”
-
不哼不哈
浩然《艳阳天》第68章:“马之悦仔细地看着,不哼不哈,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,稳稳地落了下来。”
-
不即不离
《圆觉经》卷上:“不即不离,无缚无脱”
-
不骄不躁
毛泽东《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》:“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(行动和作战)和团结人民的政策,不犯大错误,谦虚谨慎,不骄不躁,是完全有办法的。”
-
不疾不徐
宋·黄庭坚《王纯中墓志铭》:“君调用财力,不疾不徐,劳民劝功,公私以济。”
-
不稼不穑
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
-
不今不古
汉·扬雄《太玄经·更》:“童牛角马,不今不古。”
-
不矜不伐
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;汝惟不伐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”
-
不亢不卑
明·朱之瑜《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》:“圣贤自有中正之道,不亢不卑,不骄不诌,何得如此也!”
-
不郎不秀
明·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沈尤之秀》:“元时称人以郎、官、秀为等第,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,是言不高不下也。”
-
不伦不类
明·吴炳《疗炉羹·絮影》:“眼中人不伦不类,阱中人不伶不俐。”
-
不愧不作
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。”
-
不蔓不枝
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
-
不明不白
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四折:“怎么不明不白,着他父子每胡厮闹了一夜。”
-
不破不立
毛泽东《新民主主义论》:“不破不立,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,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。”
-
不偏不党
《吕氏春秋·士容论·士容》:“士不偏不党。”
-
不偏不倚
宋·朱熹《中庸章句》题注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
-
不知不觉
明·赵弼《两教辨》:“遂使昏愚之徒,听其妖诞,舍正从邪,醉生梦死,不知不觉。尧舜三代以前,未闻有此教。”
-
不折不扣
茅盾《子夜 一》: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!”
-
不忮不求
《诗经·邶风·雄雉》:“百尔君子,不知德行。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”
-
百中百发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十一:“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,料是飞虎赶来,挂下画戟,取火龙标掌在手中,此标乃异人秘授,出手烟生,百中百发。”
-
百战百败
《汉书·萧何传》:“汉王曰:‘何为乃死也?’何曰:‘今众弗如,百战百败,不死何为?’”
-
百举百捷
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鲂传》:“鲂生在江淮,长于时事,见其便利,百举百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