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的成语
-
放虎自卫
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·公孙述刘二牧志》:“此所谓独坐穷山,放虎自卫者也。”
-
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超曰:‘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当今之计,独有因夜以火攻虏,使彼不知我多少,必大震怖,可殄尽也。’”
-
藏龙卧虎
北周·庾信《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》诗:“暗石疑藏虎,盘根似卧龙。”
-
春冰虎尾
《尚书·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
-
豺狼虎豹
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八回:“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。天晚了,倘若出来个把,我们就坏了。”
-
鸱视虎顾
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真人之所游,若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凫浴猿躩,熊经鸟伸,鸱视虎顾,是养形之人也,不以滑心。”
-
初生之犊不惧虎
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四回:“俗云:‘初生之犊不惧虎。’父亲纵然斩了此人,只是西羌一小卒耳;倘有疏虞,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。”
-
初生之犊不畏虎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:“刚吃过早饭,人马全都汇齐,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,不免惊惶,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,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。”
-
除狼得虎
《金史·陈规传》:“近虽遗官谦察,治其奸滥,易其疲软,然代者亦非选择,所谓除狼得虎也。”
-
垂饵虎口
《文选·司马迁》:“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,深践戎马之地,足历王庭,垂饵虎口。”张铣注:“垂饵,犹送食也。”
-
刺虎持鹬
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及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载:刺虎,战国时,陈畛说秦惠王,引卞庄子刺虎为喻,先待齐楚交战,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。持鹬,用“鹬蚌相持”之典。
-
大人虎变
《周易·革》:“大人虎变,未占有孚。”
-
大贤虎变
《周易·革》:“大人虎变,未占有孚。”
-
调虎离山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八十八回:“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,一战成功。”
-
饿虎扑羊
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五戒禅师么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(犹)如饿虎吞羊。”
-
雕虎焦原
《尸子》:“中黄伯曰: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。”又:“莒国有石焦原者,广寻,长五十步,临百仞之谿,莒国莫敢近也。有以勇见莒子者,独却行剂踵焉。”
-
饿虎饥鹰
《魏书·宗室晖传》:“侍中卢昶,亦蒙恩眄,故时人号曰:‘饿虎将军,饥鹰侍中。’”
-
断蛟刺虎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载: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
-
恶虎不食子
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》:“山僧失口曰:‘恶习虎不食子。’”
-
饿虎扑食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一回:“饿虎扑食最伤人,蛟龙戏水能凶恶。”
-
饿虎之蹊
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。”
-
二虎相斗,必有一伤
明·烟霞散人《斩鬼传》第四回:“这叫做二虎相斗,必有一伤,待他伤了一个,便容易了。”
-
饿虎吞羊
《清平山堂话本·五戒禅师私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如饿虎吞羊。”
-
饿虎擒羊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七回:“兄听得索郎郎的叉盘声响,使个‘饿虎擒羊’势,叫道:‘你敢来么?’”
-
放虎归山
晋·司马彪《零陵先贤传》:“璋遣法正迎刘备,巴谏曰:‘备,雄人也,入必为害,不可内也。’既入,巴复谏曰:‘若使备讨张鲁,是放虎于山林也。’璋不听。”
-
风从虎,云从龙
《周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。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
-
风虎云龙
《周易·乾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
-
放虎遗患
唐·陈子昂《上西蕃边州安危事》之一:“夫蕃戎之性,人面兽心,亲之则顺,疑之则乱……今阻其善,逆其欢心,古人所谓放虎遗患,不可不察。”
-
凤叹虎视
《文选·曹植〈与吴季重书〉》:“足下鹰扬其体,凤叹虎视,谓萧曹不足俦,卫霍不足侔也。”李善注:“凤以喻文也,虎以喻武也。叹犹歌也。取美壮之意。”
-
官虎吏狼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梦狼》:“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,比比也。”
-
关门养虎,虎大伤人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40回:“古人说的‘关门养虎,虎大伤人’。这个东西,如何养得熟的。”
-
甘冒虎口
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绍传》“吾不用田丰言,果为所笑”裴松之注引晋·孙盛曰:“丰知绍将败,败则己必死,甘冒虎口以尽忠规,烈士之于所事,虑不存己。”
-
割肉饲虎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今有难,无他端而欲赴秦军,譬若以肉投馁虎,何功之有哉。”
-
宫邻金虎
汉·应劭《汉官仪》:“不制之臣,相与比周,比周者宫邻金虎。宫邻金虎,言小人在位,比周相进,与君为邻。”
-
狐虎之威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忆韦素园君》:“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,我已经逃到厦门,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。”
-
狐假虎威
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……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”
-
虎背熊腰
元·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:“这厮倒是一条好汉,狗背驴腰的,哦,是虎背熊腰。”
-
虎不食儿
明·杨珽《龙膏记·藏春》:“你爹爹既往洛阳,一时未归,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,虎毒不食儿,孩儿切莫短见。”
-
虎口逃生
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孔子曰:‘然,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,疾走料虎头,编虎须,几不免虎口哉。”
-
虎斗龙争
汉·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分裂诸夏,龙战虎争。”
-
虎踞龙盘
晋·吴勃《吴录》:“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,因睹秣陵山阜,叹曰:‘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’”
-
虎狼之势
《淮南子·要略》:“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。”
-
虎口拔牙
金·马钰《玩丹砂·赠阎先生》:“猛虎口中敲玉齿,骊龙颔下夺神珠。”
-
虎入羊群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一回:“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、张赶杀贼众,如虎入羊群,纵横莫当。”
-
虎生三子,必有一彪
《癸辛杂识》:“谚云:‘虎生三子,必有一彪。’”
-
虎视眈眈
《周易·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
-
虎落平川
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虎落平川被犬欺。”
-
虎体熊腰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:“为首一将,生得广额阔面,虎体熊腰;吴郡富春人也,姓孙,名坚,字文台,乃孙武子之后。”
-
虎珀拾芥
汉·王充《论衡·乱龙》:“顿牟拾芥,磁石引针。”
-
虎头虎脑
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