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朝时期的成语
-
爱国如家
汉·荀悦《汉纪·惠帝纪》:“封建诸侯各世其位,欲使亲民如子、爱国如家。”《晋书·刘聪传》:“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,故皇天亦祐之如子。”
-
暗弱无断
《资治通鉴·卷九十一·晋元帝太兴三年》:“(司马保)好读书而暗弱无断,故及于难”。
-
按部就班
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然后选义案部,考辞就班。”
-
按甲寝兵
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·傅干》:“愚以为且按甲寝兵,息养军士,定土分封,论功行赏。”
-
八公山上,草木皆兵
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“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,见部阵齐整,将士精锐;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,顾谓融曰:‘此亦劲敌也,何谓少乎?’怃然有惧色。”
-
八音迭奏
《晋书·乐志下》:“八音迭奏,雅乐并作。”
-
拔树寻根
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一折:“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,你可也休将咱盘问,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。”
-
拔宅上升
晋·王韶之《太清记·拔宅》:“许真君拔宅上升,惟车毂锦帐堕故宅”。
-
百代文宗
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制曰:‘故足远超枚(枚乘)马(司马相如),……百代文宗,一人而已。’”
-
班荆道故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伍举奔郑,将遂奔晋。声子将如晋,遇之于郑郊,班荆相与食,而言复故。”
-
背恩忘义
《晋书·刘聪传》:“沈等皆刀锯之余,背恩忘义之类。”
-
笔大如椽
《晋书·王珣传》:“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,既觉,语人曰:‘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’”
-
彼倡此和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十六回:“二人先通了郤克,然后谒见晋景公,内外同心,彼倡此和,不由晋景公不从。”
-
彼众我寡
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晋文公将与楚人战,召舅犯问之曰:‘吾将与楚人战,彼众我寡,为之奈何?’”
-
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
汉·赵岐《三辅决录》:“上比崔杜不足,下比罗赵有余。”晋·张华《鹪鹩赋》:“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”。
-
髀里肉生
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裴松之注引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备曰:‘吾常身不离鞍,髀肉皆消;今不复骑,髀里肉生。’”
-
髀肉复生
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裴松之注引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备曰:‘吾常身不离鞍,髀肉皆消;今不复骑,髀里肉生。’”
-
病从口入
晋·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
-
拨云见日
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此人之水镜,见之莹然,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。”
-
博学多才
《晋书·郤诜传》:“诜博学多才,环伟倜傥,不拘细行,州郡礼命并不应。”
-
补阙拾遗
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圣王将举大事,必崇三讯之法,朝置谏官以匡大理,疑承弼以补阙拾遗。”
-
伯道无儿
《晋书·邓攸传》:“天道无知,使邓伯道无儿。”
-
不揣冒昧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4回:“晚生还有一句话,不揣冒昧,合老世翁商议。”
-
不臣之心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7卷:“只说是他自己做的,中怀不臣之心,妄言污蔑妃后,要坐他族灭之罪。”
-
不敢越雷池一步
晋·庾亮《报温峤书》:“吾忧西陲,过于历阳,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。”
-
不轨之徒
《晋书·刘颂传》:“虽有所犯,轻重甚殊,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,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,以惑众听,因名可乱,假力取直,故清议益伤也。”
-
不攻自破
唐·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也。”
-
不经之谈
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其语闳大不经。”晋·羊祜《戒子书》:“无传无经之谈,无听毁誉之语。”
-
不可言状
晋·葛洪《神仙记·王远》:“衣有文采,又非锦绮,光彩耀目,不可名状。”
-
不可名状
《老子》第十四章:“绳绳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,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。”晋·葛洪《神仙记·王远》:“衣有文采,又非锦绮,光彩耀目,不可名状。”
-
不谋而合
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既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今诸将不谋而同,似有天数。”
-
不求甚解
晋·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不慕利,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欣然忘食。”
-
不知有汉,何论魏晋
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,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不汉,何论魏晋。”
-
不足为外人道
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中人语云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-
八纮同轨
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廓清梁、岷、包怀扬、越,八纮同轨,祥瑞屡臻。”
-
拔群出萃
《晋书·夏侯湛传》:“弱年而入公朝,蒙蔽而当显举,进不能拔群出萃,却不能抗排当世。
-
把酒持螯
语出《晋书·毕卓传》:“卓尝谓人曰:‘得酒满数百斛船,四时甘味置两头,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,拍浮酒船中,便足了一生矣。’”
-
败国丧家
《晋书·列女传·刘聪妻刘氏》:“自古败国丧家,未始不由妇人者也。”
-
北窗高卧
晋·陶渊明《与子俨等书》:“常言五六月中,北窗下卧,遇凉风暂至,自谓是羲皇上人。”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》:“老来曾识渊明词:问北窗高卧,东篱自醉,应有别、归来意。”
-
边尘不惊
《资治通鉴·唐太宗贞观十五年》:“上曰:‘隋炀帝劳百姓,筑长城以备突厥,卒无所益。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,其为长城,岂不壮哉!”
-
比屋连甍
晋·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比屋连甍,千庑万室。”
-
表里相济
晋·桓温《辞参朝政疏》:“不有行者,谁捍牧圉,表里相济,实深实重。”
-
表里相依
《资治通鉴·秦始皇二十六年》:“三晋者,齐楚之藩蔽,齐楚者,三晋之根柢;形势相资,表里相依。”
-
闭口捕舌
《晋书·张玄靓传》:“旋谓基曰:‘綝击其东,我等绝其西,不六旬,天下可定,斯闭口捕舌也。’”
-
放虎自卫
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·公孙述刘二牧志》:“此所谓独坐穷山,放虎自卫者也。”
-
冰清玉粹
《初学记》卷十七引晋孙绰《原宪赞》:“原宪玄默,冰清玉粹。志逸九霄,身安陋术。”
-
冰散瓦解
《三国志魏志傅嘏传》“嘏对曰”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《战略》:“比及三年,左提右挈,虏必冰散瓦解,安受其弊,可坐算而得也。”
-
拨云睹日
语出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[卫瓘]见广而奇之……命诸子造焉,曰:‘此人之水镜,见之莹然,若披云雾而睹青云者也。’”
-
拨乱济时
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太祖皇帝拨乱济时,扶翼刘氏,又用受命于汉。”
-
拨乱济危
晋·龚壮《上李寿封事》:“管、蔡既兴,谗谀滋蔓,大义灭亲,拨乱济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