紧缩式成语
-
哀哀父母
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-
哀梨蒸食
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-
爱莫能助
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维仲山甫举之,爱莫助之。”
-
安步当车
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,无罪以当贵,清静贞正以自虞。”
-
安忍无亲
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夫州吁阻兵而安忍。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。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-
安之若命
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,德之至也。”
-
暗室不欺
唐·骆宾王《萤火赋》:“类君子之有道,入暗室而不欺。”
-
暗室逢灯
《野叟曝言》十回:“天幸遇著相公,如暗室逢灯,绝渡逢舟,从此读书作文,俱可望有门径矣!”
-
暗室亏心
元·张养浩《折桂令》曲:“暗室亏心,纵然致富,天意何如。”
-
暗室欺心
宋·陈元靓《事林广记·卷九·警世格言》:“人间私语,天闻若雷,暗室欺心,神目如电。”
-
暗室求物
《朱子语类辑略·总论为学之方》:“要紧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,遍处自寻得。如暗室求物,把为来便照见;若只管去摸索,……”
-
爱莫之助
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维仲山甫举之,爱莫助之。”
-
鳌头独占
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楔子:“殿前曾献升平策,独占鳌头第一名。”
-
把饭叫饥
宋·苏轼《答程彝仲推官二首》:“所示只是一篇高文,大似把饭叫饥,聊发千里一笑。”
-
白驹空谷
《诗经·小雅·白驹》:“皎皎白驹,在彼空谷。”
-
白头如新
汉·邹阳《狱中上书自明》:“语曰:白头如新,倾盖如故,何则?”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谚曰:‘有白头如新,倾盖如故。’何则?知与不知也。”
-
白龙鱼服
汉·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昔日龙下清冷之渊,化为鱼,渔者豫且射中其目。” 汉·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白龙鱼服,见困豫且。”
-
白首北面
《文中子·立命》:“夫子十五为人师焉,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,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?”
-
白云苍狗
唐·杜甫《可叹诗》:“天上浮云似白衣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”
-
百不失一
汉·王充《论衡·须颂》:“从门应庭,听堂室之言,什而失九,如升堂窥室,百不失一。”
-
百不一存
《南史·蔡廓传附蔡兴宗》:“时士庶危惧,衣冠咸欲远徙,后皆流离外难,百不一存。”
-
白云亲舍
《新唐书·狄仁杰传》:“荐授并州法曹参军,亲在河阳。仁杰登太行山,反顾,见白云孤飞,谓左右曰:‘吾亲舍其下。’瞻怅久之。云移,乃得去。”
-
百巧千穷
宋·陈师道《早起》诗:“有家无食违高枕,百巧千穷只短檠。”
-
百战不殆
《孙子·谋攻》:“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。”
-
班荆道故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伍举奔郑,将遂奔晋。声子将如晋,遇之于郑郊,班荆相与食,而言复故。”
-
倍日并行
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乃弃其步军,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。”
-
背山起楼
宋·胡仔《茹溪渔隐丛话前集·西崑体》:“其一曰杀风景,谓清泉濯足,花上晒裤,背山起楼,烧琴煮鹤,对花啜茶,松下喝道。”
-
比物此志
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圣人有金城者,比物此志也。”
-
敝帚千金
汉·刘珍《东观汉记·光武帝纪》:“帝闻之,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:‘城降,婴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,闻之可谓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禹宗室子孙,故尝更职,何忍行此!’”
-
兵无常势
《孙子·虚实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行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
-
并行不悖
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”
-
跛鳖千里
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跬步不休,跛鳖千里。”
-
不耻下问
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
-
不齿于人
《续资治通鉴·宋纪·徽宗政和元年》:“燕人马植,本辽大族,仕至光禄卿,行污而内乱,不齿于人。”
-
不耻最后
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夫诱道争远,非先则后也。而先后心皆在于臣,上何以调于马,此君之所以后也。”
-
不打自招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,他忽然说出道:后日是他母难之日,邀请诸邪来作生日。”
-
不攻自破
唐·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也。”
-
不寒而栗
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,滑民佐吏为治。”
-
不欺暗室
唐·骆宾王《萤火赋》:“类君子之有道,入暗室而不欺。”
-
百足不僵
章炳麟《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》:“即观今日缅甸,已并于英,而本邦土司,以弹丸黑子之地,犹足自保,非人自为首、百足不僵之势耶!”
-
百不当一
汉·荀悦《汉纪·文帝纪下》:“平易相远,山谷幽涧,仰高临下,此弓弩之地也,短兵百不当一。”
-
百不获一
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一百五回:“人品自会端正,文移自会清顺,晓畅,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。”
-
百无所成
明·王守仁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:“今学者旷废隳惰,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,皆由于志之未立耳。”
-
百虑一致
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何思何虑,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
-
百思莫解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三:“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。”
-
百无是处
宋·辛弃疾《浣溪沙·漫兴作》词:“一似旧时春意思,百无是处老形骸,也曾头上带花来。”
-
卑不足道
见“卑卑不足道”。
-
悲歌易水
见“悲歌击筑”。
-
本支百世
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:“文王孙子,本支百世。”毛传:“本,本宗也;支,支子也。”郑玄笺:“其子孙適为天子,庶为诸侯,皆百世。”
-
本枝百世
见“本支百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