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写愤怒的成语
-
藏怒宿怨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仁人之于弟也,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。”
-
瞋目切齿
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,以说人主。”
-
惩忿窒欲
《周易·损》:“损,君子以惩忿窒欲。”
-
嗔目切齿
丁中江《北洋军阀史话·段祺瑞马厂誓师》:“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,不利于国家也如此。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,而孀妃耆博,且不胜其疾首痛心。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,而比户编氓,各不相谋,而嗔目切齿。”
-
瞋目扼腕
商鞅《商君书·君臣》:“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;垂衣裳而谈说者得;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。尊向三者,无功而皆可以得。”
-
冲冠发怒
唐·元稹《观兵部马射赋》:“凡献艺者,岂自疑于无必。冲冠发怒,扬鞭气逸,引满雷砰,腾凌飙疾,皆穷百中之妙,尽由一孔而出,乃知来者之艺,盖亦前人之匹。”
-
冲冠怒发
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而畋冲冠怒发,投袂冶兵,罗剑戟于樽前,练貔貅于阃外。”
-
冲冠眦裂
语出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……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
-
发指眦裂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
-
忿然作色
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》:“田忌忿然作色:‘此六者,皆善者所用,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。然则其急者何也?’”
-
怫然作色
《庄子·天地》:“谓己谀人,则怫然作色。”
-
发踊冲冠
宋·徐爰《旄头说》:“臣谓壮士之怒,发踊冲冠,义取於此。”
-
发植穿冠
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荆轲西刺秦王,高渐离、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,闻者瞋目裂眦,发植穿冠。”
-
发怒穿冠
三国·魏·曹植《鼙舞歌五首》之五:“张目决眦,发怒穿冠。”
-
发怒冲冠
歌曰: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’高渐离击筑,宗意和之。如壮声则发怒冲冠,为哀声则士皆流涕。 《燕丹子》下卷
-
敢怒而不敢言
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”
-
敢怒敢言
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一回:“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,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。”
-
火冒三丈
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
-
火上添油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三回:“贾臬台见他顶嘴,如火上添油,那气格外来的大。”
-
横眉冷目
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三章:“现在他又横眉冷目地喝了一声‘走’,更把个张温吓没了真魂。”
-
横眉冷眼
李季《周总理啊,大庆儿女想念你》诗:“横眉冷眼不怕鬼,心红胆壮看咱们谁怕谁?”
-
积羞成怒
梁启超《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》:“既而臣民犯颜,友邦侧目,志不得逞,遂乃积羞成怒,大兴党狱。”
-
戟指嚼舌
鲁迅《华盖集·“碰壁”之余》:“或则戟指嚼舌,喷血而亡。”
-
雷霆之怒
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,而发雷霆之怒,违垂堂之戒,轻万乘之重,此臣之所惑也。”
-
怒不可遏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,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,顿时气愤填膺,怒不可遏。”
-
怒发冲冠
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-
怒火中烧
宋 王迈《臞轩集》:“虚舟相触何心在,怒火虽炎一响空。”
-
怒猊渴骥
《新唐书·徐浩传》:“始,浩父峤之善书,以法授浩,益工。尝书四十二幅屏,八体皆备,草隶尤工,世状其法曰‘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。’云”
-
怒气冲天
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,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,只落的嗔嗔忿忿,伤心切齿,怒气冲天。”
-
怒形于色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曹沫右手按剑,左手揽桓公之袖,怒形于色。”
-
怒火冲天
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一幕:“[程娘子]怒火冲天,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,却被狗子一把抓住。”
-
怒气填胸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七回:“却说周瑜怒气填胸,坠于马下,左右急救归船。”
-
人怨天怒
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-
神怒人怨
《晋书·殷诰传》:“神怒人怨,众之所弃。倾危多忧,将及社稷。”
-
天怒人怨
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-
万目睚眦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百口嘲谤,万目睚眦。”
-
义愤填膺
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五回:“珏斋不禁义愤填膺,自己办了个长电奏,力请宣战。”
-
眦裂发指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
-
悲愤填膺
清 伤时子《苍鹰击》第六折:“草头朝露,贵贱都虚度。悲愤填膺莫诉,壮怀孤负。”
-
狂风怒号
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”
-
令人发指
《庄子·盗跖》:“谒者入通,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
-
裂眦嚼齿
宋·陆游《跋傅给事帖》:“某甫成童,亲见当时士大夫,相与言及国事,或裂眦嚼齿,或流涕痛哭。”
-
目光如炬
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。”
-
同仇敌忾
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”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。”
-
发上指冠
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盗跖闻之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
-
发上冲冠
语出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授璧,相如因持璧却立,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-
火冒三尺
姚雪垠《李自成 》第一卷第十五章:“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,他不禁火冒三尺,恨恨地骂了一声:‘该死!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