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矮人看场
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,自己没有主见。也比喻见识不广。
- 爱人好士: 爱护、重视人才。
- 爱人利物: 爱护人民,力求有利于人民。
- 暗箭伤人: 放冷箭伤害人。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。
- 矮人观场: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,自己没有主见。也比喻见识不广。
- 矮人看戏: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,自己没有主见。也比喻见识不广。
- 暗锤打人: 比喻暗中对人进行攻击。
- 暗箭中人: 暗:暗中;箭:放箭;中:中伤。放冷箭伤害人。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。
- 百年树人: 树:种植,栽培。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。
- 薄寒中人: 薄寒:轻微的寒气。中人:伤人。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。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。
- 薄命佳人: 薄命:福薄命苦。福薄命苦的美女。
- 不齿于人: 指被人看不起。
- 不当人子: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,意思是罪过,不敢当。
- 不得人心: 心:心愿,愿望。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;得不到众人的好评。
- 不甘后人: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。
- 不近人情: 不合乎人的常情。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。
- 不可告人: 不能告诉别人。指见不得人。
-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: 形容无耻到极点。
- 不足为外人道: 不必跟外面的人说。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。
- 步人后尘: 后尘: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。指跟在人家后面走。比喻追随模仿,学人家的样子,没有创造性。
-
半部论语
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《论语》的夸赞之辞,掌握半部《论语》,人的能力就会提高,就能治理国家。
- 闭口不言: 紧闭着嘴,什么也不说。
- 博闻辩言: 博:多。闻:传闻。辩言:巧言。形容道听途说,似是而非的言论。
- 不苟言笑: 苟:苟且,随便。不随便说笑。形容态度庄重严肃。
- 不堪言状: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。
- 不可胜言: 说不尽。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。
- 不可言宣: 言:言语;宣:发表,表达。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(用在说事物的奥妙、味道)。
- 不可言喻: 喻:说明,告知。不能用言语来说明。
- 不可同日而语: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。形容不能相提并论,不能相比。
- 不可言状: 言:说;状:描绘。无法用言语形容。
- 不容分说: 分说:辩白,解说。不容人分辩解释。
- 不言不语: 不说话,闷声不响。
- 不幸而言中: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。
- 不言而谕: 谕: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、指示。不用说话就能明白。形容道理很明显。
- 不知所言: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,无法理解。同“不知所云”。
- 畅所欲言: 畅:尽情,痛快。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。
- 沉静寡言: 性格深沉文静,不爱多说话。
- 陈言务去: 陈言:陈旧的言辞;务:务必。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。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,努力创造、革新。
- 成事不说: 说:解说。原指事情已成,不要在解说;后指事情已过,不要再解说。
- 出言不逊: 逊:谦让,有礼貌。说话粗暴无礼。
-
爱财如命
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。形容极端吝啬。
- 阿娇金屋: 阿娇: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(长公主刘娇)的女儿。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。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。
- 暗度金针: 度:通“渡”,过渡,引申为传授。后用于比喻秘诀。又借指幕后交易。
- 摆袖却金: 比喻为人廉洁,不受贿赂。
- 敝帚千金: 一把破扫帚,当千金那样贵重。比喻东西虽不好,但自己十分珍惜。
- 百忍成金: 形容忍耐的可贵。
- 别财异居: 指各蓄家产,另立门户。
- 弊帚千金: 对自家的破旧扫帚,也看成价值千金。比喻对己物的珍视。弊,一本作“敝”。
- 避世金马: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。
- 避世金门: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。
- 别籍异财: 指另立门户,各蓄家产。
- 别居异财: 指另立门户,各蓄家产。
- 财运亨通: 亨:通达,顺利。发财的运道好,赚钱很顺利。
- 床头金尽: 床头钱财耗尽。比喻钱财用完了,生活受困。
- 错彩镂金: 错:涂饰;镂:雕刻。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。
- 财殚力竭: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
- 财竭力尽: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
- 财殚力尽: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
- 财匮力绌: 指钱财缺乏,力量不足。
- 财殚力痡: 殚:竭尽;痡:过度疲劳。钱财枯竭,民力疲困。
-
白首北面
北面:古以南面为尊,北面为卑,此指学生敬师之礼。谓年老犹拜师受业。
- 北面称臣: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,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,指臣服于人。
- 北叟失马: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。
- 北郭先生: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。
- 北门之管: 用以喻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。
- 北门之寄: 指负军事重任。
- 北窗高卧: 比喻悠闲自得。
- 北辙南辕: 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。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。②车子北往南来。喻人行无定迹。
- 北鄙之声: 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
- 北鄙之音: 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
- 避世墙东: 指隐居于市井贩夫之中。
- 不识东家: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。
- 城北徐公: 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。后作美男子的代称。
- 拆东墙补西墙: 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
- 拆西补东: 比喻临时勉强凑合应付。同“拆东补西”。
- 闯南走北: 奔走四方。
- 乘胜逐北: 乘:趁,因;北:败。指乘着胜利继续追击。
- 大江南北: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。
- 东方千骑: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。
- 东奔西走: 到处奔波。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。
-
黯然伤神
沮丧的样子。情绪低沉,心神忧伤。
- 安神定魄: 魄:魂魄。安定心神,恢复神智。
- 鞍马劳神: 形容旅途劳累。同“鞍马劳顿”。
- 黯然神伤: 指心神悲沮的样子。
- 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: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。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。
- 白日见鬼: 大白天看见鬼。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,非常清闲。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。
- 变化如神: 神:神奇。形容变化迅速而神奇。
- 不露神色: 内心活动不在脸上流露,以防别人察觉。
- 出神入化: 神、化:指神妙的境域。极其高超的境界。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。
- 传神阿堵: 传神: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、逼真;阿堵:六朝人口语,即这、这个。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,能得其精神。
- 澄神离形: 形容用心太专,如痴如呆。
- 出鬼入神: 指变化多端,不可捉摸。
- 出神入定: 形容聚精会神。
- 出圣入神: 指神奇高妙。
- 大显神通: 神通:原为佛家语,指无所不能的力量。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。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。
- 耳报神: 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。
- 抖搂精神: 振作起精神。
- 赌神发咒: 犹言对天发誓。
- 丰神绰约: 绰约: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。指女子体态柔美丰满。
- 丰神异彩: 精神丰满,焕发容光。
-
哀哀父母
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- 哀梨蒸食: 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- 哀莫大于心死: 指最可悲哀的事,莫过于思想顽钝,麻木不仁。
- 哀感顽艳: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- 哀哀欲绝: 绝:断气,死。形容极其悲痛。
- 哀丝豪竹: 丝、竹:弦乐、管乐的通称;豪竹: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。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。
- 哀兵必胜: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,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。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,必定能取胜。
- 哀思如潮: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。形容极度悲痛。
- 哀而不伤: 哀:悲哀;伤:伤害。忧愁而不悲伤。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。
- 哀天叫地: 哀:悲哀。悲哀地呼天喊地。形容悲痛至极。
- 哀感天地: 形容极其哀痛,使天地都为之感动。
- 哀痛欲绝: 伤心得要死。形容悲痛到了极点。
- 哀感中年: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。
- 哀告宾服: 宾服: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,表示依服、服从。后泛指归顺、服从。指哀求饶恕,愿意服从。
- 哀鸿遍野: 哀鸿:哀鸣的鸿雁。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。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饥民。
- 哀毁骨立: 哀:悲哀;毁:损坏身体;骨立:形容极瘦,只剩下骨架。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- 安贫乐道: 安于贫穷,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。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。
- 安堵乐业: 安堵:相安,安定。犹言安居乐业。
- 安居乐业: 安:安定;乐:喜爱,愉快;业:职业。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。
- 安身为乐: 身子安定就是快乐。
-
爱素好古
指爱好朴质,不趋时尚。
- 爱人好士: 爱护、重视人才。
- 百年之好: 永久的好合。指男女结为夫妇。
- 不知好歹: 不知道好坏。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。
- 百年好事: 指婚姻喜事。
- 不好意思: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。②害羞;难为情。
- 不怀好意: 怀:包藏。没安好心。
- 不识好歹: 不知好坏。指愚蠢,缺乏识别能力。
- 逞强好胜: 指显示自己能力强并想胜过别人。
- 吃力不讨好: 讨:求得。费了好大力气,也得不到称赞。形容事情棘手难办,或工作方法笨拙,不对头。
- 大好河山: 河山:国土。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。
- 笃实好学: 笃实:踏实,实在。认真踏实,爱好学问。
- 笃学好古: 笃学:专心好学。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。
- 多快好省: 数量多,速度快,质量好,成本省。
- 大树底下好乘凉: 比喻有所依托,事情就好办。
- 阿其所好: 阿:曲从;其:他的;好:爱好。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。
- 二姓之好: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。
- 笃志好学: 笃志:专心一志,立志不变。专心致志,勤奋好学。
- 各有所好: 好:爱好。各人有各人的爱好。指人的爱好出自人的本性,只应听其自然。
- 公诸同好: 公:公开;诸:之于;同好:爱好相同的人。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,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。
-
爱别离苦
佛家语,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。
- 备尝艰苦: 备:全、尽;尝:经历。受尽了艰难困苦。
- 备尝辛苦: 备:尽、全。尝:经历。受尽了艰难困苦。
- 不辞劳苦: 辞:推托。劳苦:劳累辛苦。不逃避劳累辛苦。形容人不怕吃苦,毅力强。
- 不凉不酸: 方言。形容态度冷漠。
- 不胜其苦: 不能忍受那种苦楚。
- 吃苦耐劳: 耐:禁受得住。能过困苦的生活,也经得起劳累。
- 愁眉苦眼: 形容愁苦的神色。
- 道边苦李: 比喻庸才,无用之才。
- 道旁苦李: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。
- 倒悬之苦: 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同“倒悬之急”。
- 道傍苦李: 比喻庸才,无用之才。同“道边苦李”。
- 分甘共苦: 同享幸福,分担艰苦。
- 访贫问苦: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。
- 分甘同苦: 同享幸福,分担艰苦。同“分甘共苦”。
- 甘苦与共: 甘苦:欢乐和痛苦;与共:共同在一起。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,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。
- 攻苦食淡: 攻:做;若:艰苦;淡:清淡。做艰苦的工作,吃清淡的食物。形容刻苦自励。
- 孤苦伶仃: 伶仃:孤独,没有依靠。孤单困苦,没有依靠。
- 攻苦茹酸: 指劳苦艰辛。
- 攻苦食啖: 做艰苦的工作,吃清淡的食物。形容刻苦自励。啖,亦作“淡”。同“攻苦食淡”。
-
闭户读书
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。
- 秉笔直书: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,不隐讳。
- 博览群书: 博:广泛。广泛地阅读各种书。形容读书很多。
- 刺股读书: 比喻刻苦攻读。
- 大书特书: 书:写。大写特写。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。
- 丹书铁契: 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
- 丹书铁券: 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
- 掉书袋: 掉:摆动,摇动。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。
- 读书三到: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。
- 读书三余: 余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。
- 读书种子: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。
- 读书得间: 间:间隙。比喻窍门。读书得了窍门。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,心领神会。
- 丹书白马: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,宰白马歃其血,以示坚守誓约,后人称为“丹书白马”。
- 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: 见:显现。读书上百遍,书意自然领会。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。
- 读书君子: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。
- 读书破万卷: 破:突破;卷:书籍册数。形容读书很多,学识渊博。
- 咄咄书空: 形容失志、懊恨之态。
- 废书而叹: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。
- 焚书坑儒: 焚:烧;坑:把人活埋;儒:指书生。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
- 燔书阬儒: 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同“焚书坑儒”。
-
爱屋及乌
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。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。
- 安宅正路: 比喻仁义。谓以仁居心,以义行事。
- 阿娇金屋: 阿娇: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(长公主刘娇)的女儿。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。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。
- 暗室屋漏: 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;隐私之室。
- 拔宅上升: 拔:拔起;宅:住宅。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。
- 白屋寒门: 白屋:用白茅草盖的屋;寒门:清贫人家。泛指贫士的住屋。形容出身贫寒。
- 百万买宅,千万买邻: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。
- 比屋可封: 意思是在唐、虞时代,贤人很多,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。后比喻社会安定,民俗淳朴。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。
- 不愧屋漏: 愧:惭愧;屋漏: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。原意是虽在宗庙里,但无愧畏之心。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,不起坏念头。
- 比屋而封: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,家家都有德行,堪受旌表。后泛称风俗淳美。
- 比屋连甍: 屋舍紧密相连。指住户众多。
- 穿房入户: 在人家内室里出出进进。形容和主人的关系极为密切。
- 重床迭屋: 比喻重复繁多。同“重床迭架”。
- 迭床架屋: 床上搁床,屋上架屋。比喻重复、累赘。
- 叠床架屋: 床上搁床,屋上架屋。比喻重复、累赘。
- 洞房花烛: 形容结婚的景象。
- 浮家泛宅: 泛:漂浮;宅:住所。形容以船为家,在水上生活,漂泊不定。
- 发屋求狸: 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。比喻因小失大。
- 泛宅浮家: 指以船为家。
- 房谋杜断: 指唐太宗时,名相房玄龄多谋,杜如晦善断。两人同心济谋,传为美谈。
-
不敢掠美
掠:掠夺。不敢掠夺旁人之美。
- 成人之美: 成:成就。成全别人的好事。
- 逞娇呈美: 指花草显示出美丽的颜色。
- 侈衣美食: 侈衣,华美的衣服;美食,鲜美的食物。言衣食俱精。
- 传为美谈: 美谈: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。指传扬开去,成为人们赞美、称颂的事情。
- 醇酒美人: 指酒色。
- 东南之美: 指东南人物中之佼佼者。
- 斗美夸丽: 指比赛美丽以争胜。
- 凤毛济美: 旧时比喻父亲做官,儿子能继承父业。
- 风和日美: 微风和畅,阳光明丽。同“风和日丽”。
- 甘言美语: 甜美动听的话。
- 功一美二: 功:功绩。做一方面的事情而取得两方面的美名。
- 黄粱美梦: 黄粱:小米。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。
- 价廉物美: 东西价钱便宜,质量又好。
- 尽善尽美: 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。
- 尽美尽善: 尽:极。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形容事物完无缺。同“尽善尽美”。
- 良辰美景: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。
- 良金美玉: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。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。
- 两全其美: 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,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。
- 掠人之美: 掠:夺取。夺取别人的成绩、荣誉归自己所有。
-
背城借一
背:背向;借:凭借;一:一战。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。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。
- 背城一战: 背:背向。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。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。
- 兵临城下: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。比喻情势十分危急。
- 城北徐公: 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。后作美男子的代称。
- 城狐社鼠: 社:土地庙。城墙上的狐狸,社庙里的老鼠。比喻依仗权势作恶,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。
- 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: 城门失火,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,水用完了,鱼也死了。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。
- 城下之盟: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。
- 防意如城: 意:心思,指私欲。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,象守城防敌一样。
- 成城断金: 成城,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;断金,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。指万众一心,力量无比强大。
- 城下之辱: 指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。
- 城门鱼殃: 城门失火,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,水用完了,鱼也死了。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。
- 单兵孤城: 单兵:寡弱无援的军队;孤城:孤立无依的城池。形容军队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,势力单薄,没有外援。
- 等价连城: 同样价值连城。比喻同样贵重。
- 独坐愁城: 愁:忧愁。独自坐在忧愁的城中。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。
- 富面百城: 形容藏书非常丰富。
- 干城之将: 干城:盾牌和城墙,比喻捍卫者。指保卫国家的大将。
- 高城深池: 池:护城河。城墙很高,护城河很深。形容防卫坚固。
- 攻城略地: 略:掠夺。攻打城市,掠夺土地。
- 攻城野战: 城:城池。攻打城池,野外作战。
- 管城毛颖: 管城、毛颖均为笔的代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