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写性格的成语
-
傲骨嶙嶙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叶生》“行踪落落,对影长愁;傲骨嶙嶙,搔头自爱。”
-
不劣方头
元·关汉卿《钱大尹智勘绯衣梦》第四折:“俺这里有个裴炎,好生方头不劣。”
-
沉静寡言
《逸周书·官人解》:“沉静而寡言,多稽而险貌,曰质貌者也。”
-
动心忍性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所以动心忍性,曾(增)益其所不能。”
-
方头不劣
元·关汉卿《钱大尹智勘绯衣梦》第四折:“俺这里有个裴炎,好生方头不劣。”
-
乖僻邪谬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,又在千万人之下。”
-
蕙心兰质
唐·王勃《王子安集·七夕赋》:“金声玉韵,蕙心兰质。”
-
豪迈不群
《明史·庄杲传》:“庄杲,字孔愓,江浦人。自幼豪迈不群,嗜古博学。”
-
姜桂之性
《宋史·晏敦复传》:“况吾姜桂之性,到老愈辣。”
-
廓达大度
太平天国 洪仁玕《干王洪仁玕等劝谕清朝官兵暗投明檄》:“尔等抑知我天朝廓达大度,胞与为怀,不分新旧兄弟,皆是视同一体。”
-
默化潜移
明·吕坤《呻吟语·治道》:“然后民知善之当为,恶之可耻,默化潜移,而服从乎圣人。”
-
南鹞北鹰
《晋书·崔洪传》:“丛生棘刺,来自博陵,在南为鹞,在北为鹰。”
-
奴颜媚骨
耿可贵《孙中山与宋庆龄》第七场:“莲妹,请去传我的话: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。”
-
女大十八变
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龙女有十八变,汝与老僧试一变看。”
-
气味相投
明·冯惟敏《天香引·送陈震南》:“气味相投,风情迥别,议论通玄。”
-
潜移默化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:“潜移暗化,自然似之。”
-
潜濡默被
明·文征明《王武宁去思颂》:“惟夫浚德渊微,潜濡默被,出于至诚,而泯于无迹。”
-
潜濡默化
刘揆一《黄兴传记》:“今就湘省而论,军学界革命思想,日见发达,市民亦潜濡默化。”
-
潜移暗化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:“人在少年,神情未定,所与款狎,熏渍陶染,言笑举动,无心于学,潜移暗化,自然似之。”
-
柔情侠骨
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七回:“只有秋痕韵致天然,虽肌理莹洁,不及我那红卿,而一种柔情侠骨真与红卿一模一样。”
-
文如其人
宋·苏轼《答张文潜书》:“子由之文实胜仆,而世俗不知,乃以为不如;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,其文如其为人。”
-
习与性成
《尚书·太甲上》:“兹乃不义,习与性成。”
-
惺惺相惜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他若是共小生,厮觑定,隔墙儿酬和到天明,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。”
-
血风肉雨
清·梁启超《论权利思想》:“试一读欧美诸国法律发达史,如立宪政,废奴隶……等诸大法律,何一不自血风肉雨中熏沐而来。”
-
严气正性
《后汉书·孔融传论》:“夫严气正性,覆折而已。”
-
阳煦山立
宋·胡继宗《书言故事·颜貌类》:“王君阳煦山立,宗庙器也。”
-
意气相投
元·官大用《范张鸡黍》:“咱意气相投,你知我心忧。”
-
元龙豪气
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登传》:“氾曰:‘陈元龙湖海之士,豪气不除。’”
-
义气相投
明·崔时佩《西厢记·金兰判袂》:“同袍兄弟胜同袍,义气相投漆和胶。”
-
方头不律
元·郑廷玉《金凤钗》:“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,欺侮一个老年,打扯他跳河。”
-
刚中柔外
《三十六计·笑里藏刀》:“信而安之,阴以图之,备而后动,勿使有变,刚中柔外也。”